(51)卒:最终。消长:增减。
(52)曾:语气副词。一瞬:一眨眼的工夫。
(53)是:这。造物者:天地自然。无尽藏(zàng):无穷无尽的宝藏。
(54)适:享用。
(55)更酌:再次饮酒。
(56)肴核:荤菜和果品。既:已经。
(57)狼藉(jí):凌乱。
(58)枕藉(jiè):相互枕着睡觉。
【评析】
在“乌台诗案”后不久,苏轼就被贬谪到了黄州。黄州时期虽是苏轼政治上的低潮期,却是其文学上的一个丰收期。《前赤壁赋》与《后赤壁赋》就是这一时期留下的不朽名篇。
以往的游记散文,大多以写景或者借景抒情为主,而苏轼的不少游记散文,却开创了一种新的写法。在这些文章中,作者并不着意写景,或者借景抒情,而是以阐明道理、发表议论为主。借题发挥、借景立论的独特风貌贯穿于字里行间。《前赤壁赋》就是这种新型游记的代表。
这篇赋分三个层次展开。首先描写泛舟时欣赏到的清远美妙的秋日夜景,以及飘摇乎天地间、御风而“登仙”的超然之乐。接着以客人“如怨如慕,如泣如诉”的洞箫声引出对历史人物兴亡的慨叹,对现实人生短促无常的感伤,以及不得与天地长终的遗憾。最后因悲生悟,阐述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,以使自己的抑郁心情得到解脱,与客人共尽夜游之兴。这三个层次层层深入,水到渠成,将作者的纵情山水之乐与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。行文如行云流水,意脉贯通,同时又写出了情感的跌宕起伏,层层深入而不显单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