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黄帝曰:病之六变者,刺之奈何?
岐伯曰:诸急者多寒;缓者多热;大者多气少血;小者血气皆少;滑者阳气盛,微有热;涩者多血少气,微有寒。是故刺急者,深内而久留之;刺缓者,浅内而疾发针,以去其热;刺大者,微泻其气,无出其血;刺滑者,疾发针而浅内之,以泻其阳气而去其热;刺涩者,必中其脉,随其逆顺而久留之,必先按而循之,已发针,疾按其疝,无令其血出,以和其脉;诸小者,阴阳形气俱不足,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。
【译文】
黄帝问:那么在疾病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六种脉象,应该如何采取相应的针刺疗法呢?
岐伯说:出现急脉的各种病,通常是寒性的;出现缓脉的病,通常是热性的;出现大脉的病,是阳盛而多气,阴气衰竭而血不足;出现小脉的病,是阳盛阴衰,气血都不足;出现滑脉的病,是阳气充实而微有热;出现涩脉的病,是气阻滞不畅,而且阳气衰弱而少有寒。因此,在对出现急脉的各种病进行针刺时,要深刺并长久留针;在对出现缓脉的各种病进行针刺时,就该采取浅刺,并迅疾出针,使热邪随针外泄;在对出现大脉的病变进行针刺时,应该微泻其气,但不可出血;在对出现滑脉的病变进行针刺时,应该在进针后立即出针,进针要浅,以疏泄体表的阳气,驱散热邪;在对出现涩脉的病变进行治疗时,针刺时一定要刺中病人的经脉,并朝经气运行的方向进针,长久留针,在针刺之前还要按摩经脉的运行通路,使气血畅通利于经气循行,出针后,要立即按压针孔,以防出血,从而调和经脉中的气血;对于出现小脉的各种病变,因为此症阳虚阴弱,气血都不足,内外精气都很少,所以不应该用针法治疗,而应该用缓和之药调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