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海峡对岸历史学家研究,陈诚到任后,策定扭转东北战场之战局方案如下:
第一案:全盘战略方针不变,东北战场仍采取战略守势,为缩短战线、厚积兵力、再断然主动放弃部分土地,而以沈阳为顶点,确实掌握辽西及辽南两走廊,辽西确保北宁路及以东地区,辽南确保沈阳至营口段之中长路及以西地区,集中兵力击灭当头敌人,并阻止林彪入关,以待关内主战场之决胜。
第二案:适应关内外全盘战略之变化,即时调整全盘战略方针(因对四平战斗胜利评估过高),由关内抽调有力部队增援东北战场,以突破现况,恢复战场主动,寻求对方主力击灭,贯彻恢复东北国土之既定国策。
计划不尚巧妙及幻想,乃在其可行性,而能彻底付诸实施。就当时战争全局之情势及东北战场之实际局势,当以第一案为佳,不仅具有可行性,且先立于不败之地;第二案不仅破坏战争全盘战略,且其可行性极为渺茫。陈诚接任东北行辕兼主任后,决心采取第二案。
辽沈战役,幕僚总策划,首当其冲涉及一个致命的错误,或曰不利的战略态势,就是采取全面战略攻势,并以争城夺地为作战目标,兵力不仅逐渐拉薄,且逐渐被城镇和土地吸收;而较此更坏者,不仅未动员即先用兵,且一面用兵一面裁军,如此则受制于采取灵活攻势的对方。1946年冬即到达攻势极限(顶点),被迫于该年度开始,调整全盘战略方针。